3+3高考新政下家长和孩子该如何科学抉择?

3+3高考新政下家长和孩子该如何科学抉择?


来源:学习力教育中心 文章作者:余建祥

 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正在推行3+3的高考新政,所谓的3+3即3个基础学科,分别是语文、数学、外语为必选科目。其中语文的难度要增加,数学的难度要降低,同时外语可以进行多次考试,把成绩最好的那次计入到高考总分。另外的3门功课是从物理、化学、历史、地理、生物、政治这6门学科中选择3门进行考试。这就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权来选择擅长和喜欢的专业,相比于原来简单的文理分科无疑是一大进步。同时,+3的科目会安排在语数外的考试之后,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压力。所以,这次高考制度改革被称为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、涉及面最广的一次改革。

  面对这样的全新高考改革,很多学生、家长和老师都感觉很不适应,那么家长和考生以及其他学生该如何来科学抉择呢?

  目前比较流行的是以下两种选择:

  一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,即选择自己成绩相对较理想的三门功课,同时结合科目组合作为+3的选择。所以,有很多这样的科目组合推荐,以及最不推荐的组合等,这方面大家可以查看相关的文章和介绍。这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选择,这种选择方式很容易造成扎堆现象,有的课打死不选,有的课一窝蜂都选,比如物理难度本身较大,因此选考物理的人越来越少。有的学校甚至出现全校只有5人选考物理,只需一名物理老师上课,其他物理老师只得转岗的现象。

  二、根据大数据来辅助选择。由于选考科目保障机制的出现,当特定选考科目考试人数低于保障基数时,以保障基数为准,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;大于保障基数时,则以实际参考人数为准。最先建立保障机制的就是物理,浙江这一保障基数为6.5万。
  简单来说,即:
  (1)如果有7万人(大于6.5万)选考物理,那么会有700个(7万的百分之一)满分。
  (2)如果有6.5万人(等于6.5万)选物理,那么会产生650个(6.5万的百分之一)100分。
  (3)而如果只有1千人(极端情况,小于6.5万人)选物理,那么还是会有650人(以6.5万人为基数计算,自高往低赋分)拿一百分。
  也就是选考物理,在赋分上不再吃亏。同时,有些组合如果选择的人少,反而极度占优,低分也能考入优质学校的相关专业。这就使很多人开始关注起高考大数据,根据高考大数据寻找冷门组合走捷径。

  可以说,这两种选择方式都是被动地适应新高考政策,利弊都很明显,对于学生的成长并不利,也不是高考改革的初衷,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改革注定是会走进死胡同的。作为家长和孩子,如果只是被动地适应高考改革,也必然会疲于奔命。

  科学的抉择应该是以人为本,也就是根据孩子自身的实际来做科学规划和选择,以不变应万变。其实每个孩子从出生开始,其天赋就是固定的,所以,作为家长应该及早根据孩子的天赋作科学的规划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如果孩子有美术方面的天赋,那么清华、北大就不是孩子的首选,而中国美院、中央美院这样的顶尖美术院校才是孩子的目标和方向。再细化到不同的专业,就可以更具目标性地进行选择。学习和高考应该是为完成自己心中的梦想和目标服务的,而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。微软的创始人比尔·盖茨13岁开始计算机编程设计,18岁考入哈佛大学,一年后从哈佛退学,1975年与好友保罗·艾伦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,比尔盖茨担任微软公司董事长、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。1995-2007年连续13年成为《福布斯》全球富翁榜首富,连续20年成为《福布斯》美国富翁榜首富。Facebook创始人马克·艾略特·扎克伯格2002年进入哈佛大学就读,2004年,扎克伯格辍学,建立起了名为Facebook的网站。如今,它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交网站之一,成就了另一个伟大的公司,被称为被人们冠以“第二盖茨”的美誉。从两个案例我们都可以看出,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,而大学只不过是这个征程中普通的一站,必要时完全可以因目标而放弃。正是这种明确的目标和方向,使他们取得了杰出的成就。

  在考试驱动型社会,一切围绕考试(如高考)而转,无疑是被动消极的,这在工业时代可能影响还没有那么大,一旦进入人工智能时代,那么必将成为一个伟大时代的牺牲品。只有针对孩子的天赋,来做科学的规划和选择,才是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惟一选择。联合国发展公报指出,人类最迟会在二十年之内全面进入人工智能时代,而那个时候正是学龄孩子们的时代,没有科学的规划,他们将如何和人工智能去竞争,又如何适应那个全新的时代?(余建祥)

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http://www.xxlcn.com/news/sikao/194281739153JGH1D74G62J6BEG3CAF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