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教育如何避免“白开水化”

大学教育如何避免“白开水化”


来源:家长学院 文章作者:佚名

  又是一年开学季,大学生期待的校园生活又开始了。当下,关于大学教育如何创新求变的问题也引起关注。从一名教师的角度而言,我认为大学教育只有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办出特色,才能让大学生的四年时光过得更充实、更有意义。

  当前,存在一些大学课程的教学内容“白开水化”,教学形式老套僵化,教师在和手机争夺学生注意力的“比拼”中败下阵来等情况。课堂抬头率每况愈下,教师的教学获得感也越来越低。不少学生一方面在学校不出勤不听讲,另一方面则付费参加校外网上课程,这无异于是对大学教育的反讽。如果大学教育不创新求变和突出特色,那么长此以往,大学培养质量将令人堪忧。

  办好大学教育,归根结底是要创造自由开放的校园环境和求学氛围,并提供多元化课程等教学服务。就像点菜吃饭会众口难调,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点都有所不同,这就要求大学提供的教学“套餐”要营养丰富,并使学生有更多“点菜”的自由。大学要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权,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搭配组合。就此而言,对学生的培养方案也要进行合理调整、“瘦身”,压缩过于臃肿的必修课,增加跨院系的选修课,使大学课程更加丰富多彩。

  大学课程的教学形式可以更为丰富多元,增强教学的互动性、参与性和研究性,避免填鸭式的“满堂灌”。这就要求增设各类校外实践类课程,使大学生走出校园并走进社会,避免理论和实践“两张皮”。

  今年暑假,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“面向治理实践和文化传承的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案”。在这个项目中,我带领多位大学生前往江苏省南通市各地各部门,深入调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综合执法、食品安全监管、河湖水质监测等方面的创新应用,使同学们将课程所学同最新实践相结合。这次调研活动的信息密度很大,同学们学习了很多新知识,认识到了理论学习和现实实践的诸多差异,也收获了很多课堂外的知识。

  与此同时,还应避免课程作业和考核方式的单一化,使学生摆脱“为了绩点而绩点”的无谓挣扎。比如,一些课程考试以结课论文为主,学生之间相互攀比,导致论文越写越长,甚至是为了拼字数而写作。加之期末作业密集布置,不少课程论文动辄数万字,学生通宵达旦码字,老师一目十行阅卷,这种情况使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深受其扰。

  在加强大学教育过程管理的同时,也要做好大学教育的入口和出口工作。比如,为大一新生开设新生研讨课,使他们顺利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换和角色转变,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。要使大学四年真正充实起来,就要避免将大学本科内卷化、功利化。比如,大学不能只上三年课,第四年完全用于考研或找工作。面对激烈的考研竞争,一些学生甚至在步入大学校园后的第一天就心无旁骛,不问其他,一头扎进备考中,这样度过的大学生活无疑是非常窄化的。打通从大学到研究生的升学通道,避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高考化,也有助于缓解当前大学生的焦虑感,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探索自我,学习新知。

  教学是一件良心活儿,但是不能完全依赖教师“凭良心”,否则只能让老实人吃亏,并最终让学生吃亏。大学教育的转变,有赖于大学治理的变革,特别是教师管理要有所改变。如果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仍然以科研为主,而教学可有可无或聊胜于无,那么就很难让教师真心实意地投身于教学创新之中。鼓励教师寓科研于教学,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代入课堂,也有助于破解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紧张关系。

  (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、公共管理学院教授)

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http://www.xxlcn.com/news/sikao/228311444365JJA5EHK10582686BACH.htm


相关内容

无相关新闻